为什么需要关注CPU温度?
电脑的核心处理器(CPU)是设备运行的“大脑”,长期高负荷运转可能导致温度过高,过热的CPU不仅会触发系统降频保护(性能下降),还可能缩短硬件寿命,甚至直接损坏主板等组件,定期监测温度,能帮助用户及时发现问题,比如散热器故障、硅脂老化或灰尘堆积,从而采取清洁、优化或更换散热设备的措施。

Windows系统:自带工具与第三方软件
-
任务管理器(部分版本适用)
Windows 10/11的更新版本中,任务管理器新增了温度监测功能,操作步骤:- 按下
Ctrl+Shift+Esc
打开任务管理器; - 点击顶部“性能”选项卡,选择“CPU”;
- 在右侧信息栏查看“温度”数值(若无显示,说明系统版本不支持)。
- 按下
-
BIOS/UEFI界面
重启电脑,在启动时连续按Del
、F2
或Esc
(不同主板按键不同)进入BIOS界面,在“Hardware Monitor”或“PC Health”菜单中,可看到CPU实时温度,此方法无需安装软件,但无法在系统运行时持续监测。 -
第三方工具推荐
- HWMonitor:免费工具,显示CPU、显卡、硬盘等硬件的温度、电压及风扇转速,界面简洁,数据全面。
- Core Temp:专为CPU设计,支持多核处理器单独显示温度,可设置高温警报。
- AIDA64:功能强大的硬件检测工具,适合进阶用户进行压力测试与温度监控。
MacOS系统:原生与第三方方案
-
终端命令查询
打开“终端”(应用程序→实用工具),输入以下命令安装osx-cpu-temp
:brew install osx-cpu-temp
安装完成后输入
osx-cpu-temp
即可显示当前温度,此方法需要提前安装Homebrew包管理器。 -
第三方软件
- iStat Menus:菜单栏实时显示CPU温度、负载、风扇转速等信息,支持自定义警报阈值。
- Macs Fan Control:除监测温度外,可手动调节风扇转速以控制散热,适合高负荷工作场景。
Linux系统:命令行与图形化工具
-
终端指令
打开终端,输入以下命令安装传感器工具:sudo apt install lm-sensors # Debian/Ubuntu系 sudo dnf install lm_sensors # Fedora系
安装后运行
sensors
命令,即可显示CPU温度及其他传感器数据。 -
图形化界面
- Psensor:支持温度曲线图,可监控CPU、硬盘及GPU温度。
- GKrellM:自定义桌面插件,实时显示硬件状态。
游戏玩家与高性能用户:专用监控方案
-
游戏加加/微星小飞机(MSI Afterburner)
这两款工具常用于游戏场景,可叠加显示CPU温度、帧率、占用率等信息,方便边玩边监测。 -
外置硬件监测屏
部分用户会加装小型LCD屏幕,通过USB连接主板,实时显示温度数据,此方案成本较高,适合DIY爱好者。
高温应对策略:从监测到解决
- 临界温度参考:
- 待机状态:30°C~50°C;
- 高负荷运行:70°C~85°C(超过90°C需立即排查)。
- 紧急处理:
若温度持续过高,可尝试以下操作:- 清理散热器与风扇灰尘;
- 更换CPU硅脂(建议每1-2年操作一次);
- 优化系统后台进程,减少CPU负载;
- 加装机箱风扇或升级散热器(如更换为水冷)。
个人观点
监测CPU温度不应成为“一次性任务”,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,结合清洁保养,能显著提升电脑稳定性,对于普通用户,选择一款轻量级工具(如HWMonitor或Core Temp)足够日常使用;而专业用户或游戏玩家,可搭配压力测试软件,全面掌握硬件状态,最后提醒:高温问题往往积少成多,越早干预,维修成本越低。
评论列表 (0)